宋京华
宋京华
    宋京华,男,中共党员,45岁,廊坊市第七中学办公室副主任。2013年,被评为巴音郭楞蒙自治州优秀援疆干部人才;2014年,被评为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60年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多次被廊坊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94年9月,他怀着一颗激动且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人生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在他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1994年初入教坛,他就遇到了一次师德考验。记得那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宋京华同志到班里去巡视,突然发现许世海同学不在。该同学平时不爱言语,学习很勤奋而且非常遵守纪律,不应该做出这种非常之举。当天下午他带上两名班委,骑着自行车,冒着风雪赶了三十多里山路去做家访。得知他家里的经济收入仅靠父亲一个人打工撑着。许的弟弟考上县一中也没有上。为了弟弟许宁愿辍学。了解情况后他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为他们争取了减免学费。后来哥俩双双考入大学,许世海后来还和宋老师成为了同事。孩子们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学在九十年代的农村是常有的事,三四百元的助学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大家要知道那时他的月工资就是四百多元。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这就是宋京华同志——一名平凡的教师。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二十多年来,宋京华同志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他取得了一些成绩:“县高考优秀奖”,“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干部”等荣誉和称号纷至沓来。平日工作中他吃苦在前,荣誉在后。不惑之年的他更愿投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响应号召,援疆支教
    2011年宋京华同志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毅然报名到新疆支教。在焉耆县第二中学三年的支教工作中,他积极要求到教学第一线,所带的班级教学成绩明显,一直名列前茅,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和爱戴。在支教过程中,自己省吃俭用,用不多的津贴帮助两名家庭贫困的维族孩子,解决他们的生活之忧。2012年秋季,宋京华无意中得知家住七个星镇的一名维族学生家里二百多亩棉田不能及时采摘,因为他父母的身体不太好。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联系了几名关系不错的援疆干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学生家中采摘棉花。两天下来他们是腰痛,手痛,浑身上下全痛,就连躺在床上都感觉不舒服。他们身上难受心里却是爽爽的。由于他遵守组织纪律,扎根工作第一线,业绩突出,2013年被授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优秀援疆干部称号。2014年被评为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60年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2014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宋京华同志说服家人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援教。在这里他克服高原缺氧的问题,担负三个班的繁重教学任务。由于平时工作业绩突出,当地急需有能力和有经验的高中教师,区教体委的领导请求其再干一年。经过和家人的商榷他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已深爱上这块土地。
    给无望的人以希望,给不可爱的人以爱,给牢骚的人以微笑,给粗鲁的人以礼貌,给贫穷的人以慷慨,这就是宋京华的追求。